|
|
|
|
RFID应用于食品安全管理分析 |
文章来源: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RFID研究中心 |
2005/9/17 17:44:22 |
采用RFID食品标签技术可以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、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标识。进行食品跟踪与追溯要求在食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点,不仅要对自己加工成的产品进行标识,还要采集所加工的食品原料上已有的标识信息,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加工成的产品上,以备下一个加工者或消费者使用。这好比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,任何一个环节断了,整个链条就脱节了,而供应链中跨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脆弱,这是实施跟踪与追溯的最大问题。
4、使用RFID技术的具体方式
针对当前各国对于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的强烈要求,有效地发挥RFID这一标识系统,甚至可以做成全球统一标识和通用商务标准,可以通过向供应链参与方及相关用户提供增值服务,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,对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更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。
前面讲了,RFID解决方案可确保任何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,能让食品行业实现两个最重要的目标,第一,彻底实施“源头”食品追踪解决方案。第二,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。把RFID应用于食品安全管理,必须从其源头就插入RFID,这里从RFID解决方案的两个目标层面讲一下阐述应用RFID的具体方式:
1)在食品或原材料源头由公司加入RFIDTag,写入食品或原材料在源头的基本信息,如产地、出产日期、储存方法及食用方法等。
2)从原产地出来的商品到达食品加工厂,在这个阶段,加工厂再把加工好或包装后信息写入。
3)检疫局检疫信息、仓储入库信息写入。
4)出库分销到地方代理机构,直到超市、餐饮、快餐以及饭店,再将这一层信息写入实现跟踪链的最后环节。
5)最后食品到达餐桌。
经过这个流程能实现个从整个链上可以追踪食品的各环节。
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RFID食品标签有两种方法来进行追踪:一是从上往下进行跟踪,即从农场、食品原材料供应商-加工商-运输商-销售商-POS销售点,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查找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,确定产品的原产地和特征;另一种是从下往上进行追溯,也就是消费者在POS销售点购买的食品发现了安全问题,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,最终确定问题所在,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问题产品的召回。
RFID 系统通过为每一件货品提供单独的识别身份及储运历史记录,从而提供了一个详尽而具有独特视角的供应链,实现了上述两个目标。
实际闭环应用上,现阶段可以把RFID与条码结合起来。运用RFID+条码技术,可以对改善传统工作模式,实现饲养企业对产品全程控制和追溯,开发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。实现食品安全是项目的核心,就是将RFID+条码技术贯穿于食品安全始终(种猪——饲养——屠宰——分割——小包装——运输——餐桌),全过程严格控制的产业链,形成企业的闭环生产,保证向市场提供优质的放心肉食品。比如在生猪饲养的阶段,用RFID芯片代替原来的耳圈,而等猪被屠宰上市,猪肉的包装就使用条码技术了。生猪为什么要使用RFID而不是条码?因为猪每天都要活动,条码是有可能被蹭掉的。而且RFID在屠宰之后可以回收再使用。而被销售的猪肉一旦发生质量问题,根据猪肉包装的条码就可以实现全程追踪和监管。
|
|
|